优秀论文赏鉴—如何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优秀论文赏鉴—如何培养电子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本站编辑   日期:2013-03-25   阅读:24548次    来源:本站原创

职业学校学生凭他们的初中文化基础、年龄、学习动机,要学好现行电子教材的系统理论,恐怕对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不现实的。如何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我想谈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在科学上、学术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对他们研究的对象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进行钻研,从而获得优异的成果。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二极管的单相导电性的阐述。教师仅凭语言描述,来讲述电子、空穴对PN结的影响,对初学电子的同学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充分认识,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开关的通断,形象地演示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的现象,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应用在实验中,如对三极管的测量的阐述。教师应尽可能多的通过图片展示三极管的外观、型号,因为很多三极管我们都可以从外形上估测出e、b、c三极,学生在实验时只要检证其判断的正确性,进而大大提高测量的速度。电化教学增加了学生当堂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理论接受力差,但喜欢动手的特点,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理论。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学科的教学时,我采取了先发给每个学生各种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让他们带到家里去反复把玩,要他们打开家里的收音机、录音机等,查找各种元件,加深认识。鼓励他们用万用表测量各种元器件,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并带着很多的疑问来问我。这时,便引导他们去看书并指导他们利用元器件作一些简单小实验。经过这样感性认识的前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兴趣也浓。教学中,应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多数学生不但没有接受,反而会影响他们学习电子的信心,对多数学生起了得不偿失的作用,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兴趣,教学难度将会增大。教师要开动脑筋,尽可能为学生组织一些与书本知识有联系的小制作套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先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再辅之以理论与原理,对于基础差的职业班学生是比较实际的。到了高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实际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可以回过头来教以往删去的原理和理论。或等某一电路有了感性认识以后,再来学习原理,学生就会容易理解。这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对职业学校学生,应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忽视动手的教学是不能达到面向职教学生全体的目的。

对于电视机、收录机等课程的教学,更应采取这种方法。应先让学生看内部结构,可以让学生修一修电源部分的故障或其它简单故障,以利于学生了解基本结构,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不使学生盲目动手,教师在动手前可以以讲座形式介绍一下基本原理,在学生动手中随时辅导讲一些原理。在教学书本理论的同时应注意尽可能地使用实物进行演示。对难度大的可删的就删去,或从简介绍。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学生对整机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之后,回过来讲系统理论和原理,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


三、教师应加强专业进修,适应技能教学

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构起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业余时间应加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培训和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要求。同时要不断进行专业进修,丰富实际经验,以适应专业技能教学。在教学中,如学校无完整的实验器材,教师最好针对书本内容,有目的地设计电路,先让学生在小制作中动动手,有了兴趣教学工作就顺利得多。

我们要认识到,长时间的理论教学对职业班学生不适宜,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与学习信心,使教学工作处于被动局面。职校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技术工人。目前职校学生数日益增多,如何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技巧的合格职校毕业生,是每个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江苏省邳州市辽河路东段(沙沟湖)邮编:221300
办公室电话:0516-80316380 | 招生就业处电话:0516-80316395,0516-80316396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40635号-1
  • 招生
    就业
  • 校长
    信箱
  • 新浪
    微博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