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具体的培养目标比较多样,几乎覆盖社会各行各业,但就其人才类型而言,主要是技术型人才。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要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上下工夫。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由21世纪经济发展特点和21世纪教育目标和培养人的特点所决定。
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的,"它具体应该包括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作能力,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具有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如:系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等等。作为第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意志品质、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如可靠性、纪律性、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自信心、决策能力、评判能力、全面处理事物的能力等。
职业教育在传授学生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应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一、以德为本,学会做人
以德为本,先成人后成才。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报效祖国、孝敬父母、文明守信、诚实守纪等良好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及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
(一)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今天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培养一代"四有"新人,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将"修身、治学、强健、专能"作为我系的系训,力求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职教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从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
由于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方面必须把职业素质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依据。通过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较成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及适应现代化生产岗位的各种素质。这需要从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起步,一点一滴地去积累,良好的习惯及做人的基本素质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所谓职业素质有两个层次:一是不论什么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般职业素质。如:敬业乐业的精神、讲究效率与效益的精神、准确守时的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完全彻底的服务精神等等;二是由各职业或岗位的特殊要求所决定的。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但具有微机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完成计算机系统现场实施工程技术操作的能力。由于职业教育是生产直接生产力的基地,学生一毕业,就将是各行各业第一线的直接生产者和管理者,所以,在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以能力为中心,学会学习
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应从职业岗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出发,以应用为目的,兼顾长远需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进行。否则会偏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把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适应工作。目标的实惠是靠学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学习来完成。学生要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环节进行学习。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心、手、口并用,对学生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教学原则,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特色。在进行技能训练时,要根据由学习到认识的活动规律,努力理解原有的知识,形成新概念和新操作方法,进而独立用已学知识,形成操作的技能技巧,实现智能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上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学生要在主观上下功夫,提高悟性,学会学习。
三、以竞争为条件,学会生存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自然法则。要想改造环境,首先就必须先适应环境。要使学生具有生存的本领和生存的能力。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⒈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即应具有合作意识;⒉具有竞争意识;⒊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
四、以发展为目标,学会创造
没有创造、安于现状,社会就不会向前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人人是创造之人。"
(一)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基础理论"够用"之后,用大量实践性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是学生职业能力核心,是一种从已知获得未知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
方法是靠平时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得到的。职教生活刚开始时一定要夯实基础。创造是在一定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空中楼阁。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生活中掌握技巧,掌握方法。一个人的技能和方法,在学校期间只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其进一步的发展还有赖于就业后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去摸索、完善。
(三)要敢于创造,大胆创造
拘泥于现状,墨守成规是谈不上发展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必须有创造。要有勇气面对风险和迎接挑战的精神,凭借"可任意支配的技能和自学能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够不断地更新知识,灵活应变,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
加强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特点而采取的重大措施。要在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和综合的职业能力上下功夫,加强教学改革,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