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教学阶段,力争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精炼准确、生动幽默、激发思维,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示范,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并产生新的思维点,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学语言;规范科学;精炼准确;生动幽默;激发思维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做到“学术功底﹢语言艺术”[1]。二者必须有机整合,缺一不可。“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2] 它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的特点应包括规范科学、精炼准确、生动幽默、激发思维四个方面。不难看出,以上四个方面对教师的要求由低到高,步步提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并大量实践。
(一)规范科学
首先,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语音正确,吐字清晰,语调丰富,语速、音量适中,符合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应避免出现诸如“嗯”、“啊”、“这个”、“那个”等画蛇添足的口头禅。
其次,规范科学的教学语言要求教师力求做到,思想无谬误,知识没差错。对知识的描述和界定要肯定、准确、科学,切勿含糊其辞,避免使用“大概”、“或许”、“可能”之类的言辞,更不能用想象和猜测替代严密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尤其在介绍定义、公式、原理、规则等方面,更要准确科学,并注意使用恰当的学科专业术语。
(二)精炼准确
教学语言的精炼准确应体现在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合乎逻辑。内容上要符合以旧带新、从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有因有果,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要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如为了特殊目的,穿插一些小故事,时间也不宜太长,达到效果即可,避免教学语言偏离授课主线。
(三)生动幽默
生动幽默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法宝之一,应体现在语言丰富、表达灵活、激发热情、活跃课堂、深刻智慧,促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当然,教学语言不能只是为生动而生动,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了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地取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油腔滑调的调侃、戏谑讽刺的挖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而不良的语言习惯或许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
(四)激发思维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也就是说,教学语言不仅应做到促使师生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应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给学生以力量、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语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二、教学语言的类型
(一)教学语言可根据上课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1.引入阶段的教学语言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的开头,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入环节的教学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且具有启发性,既要做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本环节的教学语言不能占用过长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两分钟。否则,就会使课堂主次不分,并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容易使课堂产生前松后紧的现象,导致达不到课堂预设的效果。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的《春》,用了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天,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样的导语,用诗一般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阶段的教学语言
在课堂讲解阶段,学生很容易产生人在教室心在外的现象。要想学生在45分钟内思路紧跟老师,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必须运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并非一味地使用“安静”、“坐好”、“别走神”、“认真听”、“别睡觉”、“做笔记”等要求命令的语言达到表面上稳定的课堂秩序。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用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思维指导教学语言,不能信口开河。良好的语言习惯、与时俱进的语言积累、深入浅出的讲解语言,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讲精、讲深、讲透、讲活,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实效。
3. 课堂小结的教学语言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阶段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精炼准确,而且要高度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促使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的新知识,帮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对以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争取达到“课已尽,趣未尽”的效果。
(二)教学语言可根据教学意图进行调整
1.提问的教学语言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方面,提问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提问应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加深理解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尽量使用简单且激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促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由衷的满足和自然的提升,找出差距的同时,产生探索的动力。教师可用“谁争取”、“谁来试一试”、“谁还有不同的观点”、“谁还有更好的办法”等教学语言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到课堂的研讨之中。
2.评价的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及回答问题的效果等均应适时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恰当的教学评价语言应给学生传递三方面的信息,即“我能行”、“我好在哪里”、“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时,教师的评价语言中往往出现“你太棒了”、“你很出色”之类的话语,但教师还应提示学生“棒在哪里”、“怎样才能更棒”。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增强自信,并得到具体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教学语言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一份尊重、一分信任、一份耐心、一份期待。
结束语: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曾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讲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教学阶段,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力求做到精炼准确。其次,用生动幽默、激发思维的教学语言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并有所感悟,促使学生深度思考、产生新的思维点,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注释:
[1] 赵化桥.感悟教学艺术──把课讲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1)
[2] 刘文.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6)
参考文献:
[1] 张俊峰,王庭宽.教学语言的特性与运用艺术.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7)
[2] 孙利.论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艺术.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3] 王秀凤.教学语言艺术特点初探.青年文学家,2009(6)
[4] 王世枚,刘先觉.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探析.继续教育研究,2009(4)
[5] 颜红英.让评价性语言为教学增值.江苏教育,2009(9)
[6] 李登昌.浅谈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作用.读与写,2009(4)
[7] 李书平.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刍议.科技信息,2008(22)
[8] 智月辉.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运用艺术.小学时代教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