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赏鉴—注重中职学生对成就感的体验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优秀论文赏鉴—注重中职学生对成就感的体验

作者:本站编辑   日期:2013-05-24   阅读:24535次    来源:本站原创

摘要: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中职教育关注的焦点,很多学生进入中职学校都带着在学习上的挫败感。因此,成就感对他们来说特别缺失,教师应该创造各种形式使中职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帮助他们逐渐从自卑心理中走出来,只有学生的身心都健康发展了,才能谈及学习、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合格的中职人才。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成就感   激励   转变模式


目前,我国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接受普通高中教育还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主要还是取决于考试分数的高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分数属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他们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由于家庭因素或者社会因素,行为习惯相对比较散漫。所以,在关注成绩的中考中,他们往往处于被大家遗忘的角落,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内心的失落使他们容易产生否定自己的自卑心理,带着没有办法或者自暴自弃的心理进入中职学校。这种心理会一直影响中职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好像都与自己无关,对成就感的体验是缺失的。他们对成就感的渴求比普通高中的学生要更加强烈。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成就感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由此而产生的结果感到满意与成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尊重需要的基本前提。每个人都要在心理上感到被人尊重,感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求知、求学等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如何使中职学生的心理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心理上对成就感的需求,是中职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重视入学教育,转变学生观念,增进职教认同感,为学生拥有一个有成就感的职校生活打好基础。

当前,很多学生进入职校都是在无奈的心理状态下选择的,他们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的。在入学教育中,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前景,增强他们的自信,转变进入中职就意味着前景黯淡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明白,新的校园生活是新的起点,自己是非常棒的,只要通过努力,就会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事实上,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与扶持,中职教育的学习内容适应性强。中职教育文化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既能弥补初中毕业文化知识的欠缺,又能有针对性地学到一技之长,而知识技能型人才正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就业形势好,发展空间大。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现象是:有一技之长的中专生比大学生好就业,中级技工的工资高于本科生,高级技工的工资高于硕士研究生。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就业率已达到96%,中职教育成了就业直通车。

对职业教育正确的理解,对自己未来正确的规划,可以帮助中职学生从中考的挫败感中走出来,满足心理上对成就感的缺失,以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职校生活。

二、以课堂和社团活动为平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就感,找到学习和生活上的自信。

课堂是学校教学、学生在校汲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因为中职学校的教育有紧跟市场、面向职业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形式的选择相对于普高空间更大,也更加灵活。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在学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障碍,如果在职校的课堂上,学生仍然觉得知识晦涩难懂,学习的障碍越来越大,教师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的状态而告终。

1、认真研究教材,选取学生易学易懂的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因此,课堂教学既要紧跟市场需求,又要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不懂,自然不会有成就感。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在授课时我优先选择相对比较容易,并且与生活中关联较大的话题导入新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有了成就感,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再对文本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循序渐进,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就逐渐减弱了,对成就感的体验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慢慢找到自信。

2、以课堂为平台,以提问为手段,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就感的机会。

面对本身对学习缺乏兴趣的中职学生,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更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劲来。课堂上如果不关注他们,他们就很容易走神,那么课堂提问对中职课堂来说,是一个能够督促学生紧跟课堂的有效的措施。可能有的老师觉得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对回答问题不感兴趣,或者根本就回答不出来。其实不然,经过调查,三分之二的学生愿意并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互动,并且这里说的提问并不是一定要有难度,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而是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外在方式。比如,语文课上多提供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多设置基础的、简单的问题提问,在这个过程中以积极的肯定与正面的引导为主,即使他的回答很一般,也要不吝啬表扬,多对学生说“很好”、“说的不错”、“很棒”等鼓励的话语。因为喜欢表扬,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积极回答问题,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积极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获得尊重、自信和成就感。

3、课外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丰富中职学生的业余生活,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中职学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比较多,中职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控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很多学生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如果教师不加以组织和引导,学生们就容易产生迷茫无聊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迷恋游戏,玩物丧志。而课外社团活动的开展则能很好地填补这一部分,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社团种类,由社团老师教授知识并给学生布置任务。

我校团委有云帆文学社、ACT图文社、火烈鸟礼仪拓展社三个社团,除了常规的训练和管理之外,文学社和图文社每学期合作创办校刊《云帆》杂志,拓展社多次参加校内外的礼仪服务活动,均受到大家的好评。学生们在社团中也是分工合作,自己管理,每当自己写的文章登上杂志,自己设计的封面被采纳应用,自己的礼仪服务得到赞赏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在普通高中中所感受不到的,他们的校园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三、变通管理模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量化考评,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用行为规范去衡量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不符合的采取批评或惩罚。长期的实践证明,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中职学生对规定的逆反心理很强,往往采取反抗的态度。因此,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用行为规范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量化考评,累加学生日常行为中的积极表现,给予加分,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进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预期,是激发中职学生成就感的又一种有效方式。

在量化考评中,记录的是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忽略的是学生的过失。用量化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进步,当进步值达到一定量度时,给予适当的奖励,随着考评分数的增加,个人身份的提升,荣誉的获得,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由然而升,基本的尊重需要得到很大的满足。

总之,中职教师更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条件,开辟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对后进生的成长,要多运用赏识的眼光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用中肯的评价和激励的态度去肯定他们取得点滴成绩,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这往往会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中职学生对成就感的渴求十分强烈。中职教育应从增加职教认同感、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创造展示机会的教学形式以及在学生管理中注重发现长处、表扬进步等方面着手,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满足其基本的尊重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合格的中职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家德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金版电子出版社

2010年1月 第一版

[2]彭志斌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

[3]郭彦彦《对中职生自信心培养的研究与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年29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江苏省邳州市辽河路东段(沙沟湖)邮编:221300
办公室电话:0516-80316380 | 招生就业处电话:0516-80316395,0516-80316396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2040635号-1
  • 招生
    就业
  • 校长
    信箱
  • 新浪
    微博

  • TOP